当前位置:网站首页>ENS在Web3.0浪潮下的有什么价值?
ENS在Web3.0浪潮下的有什么价值?
2022-08-11 05:18:00 【区块链文博】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提到两个和地址有关的应用。虽说这些应用看上去都有一定的市场,并且有可能有一定的需求,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它们的使用频次似乎并不高。不说别的,就说用户之间的相互转账吧,就这么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在我看来即便是在圈内用户中使用的频次都不高。很多资深玩家和DAPP之间的相互转账都远多于和朋友之间的相互转账。在这样的状况下,当我们放眼未来,试图发现Web 3.0生态中社交应用可能的形态和社交工具可能的形式,会觉得缺少头绪、缺少线索。
既然如此,那我们能不能退而求其次,回归到当下,看看就在当下、现有的基于地址的应用中,存在什么问题、存在什么痛点呢?
或许我们能够从当下一些小问题、小痛点,管窥蠡测,发现其中可能潜藏的未来的趋势和苗头。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我们就会发现基于地址的应用中,最头痛、最麻烦的地方就是地址的输入:每当我们要向另一个地址转账时,我们必须输入对方的地址,而这个地址是一长串字母和数字的混合。一旦其中一个字母或者数字输错,我们就会转错地址,从而白白丢失资产。尽管不少钱包都提供了地址扫描、地址拷贝的功能,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功能不便使用时我们还是得靠手动输入,又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不小心改动了地址而这种细微改动难以察觉时,我们还是会被地址所困扰。
正是看到了这个痛点,在以太坊基金会和V神的支持下,以太坊生态内一个项目出现了:它就是ENS。
ENS刚出现时,团队的诉求非常直接和明了,就是解决以太坊地址输入不便的问题。让用户用简便易记的短字母或者数字组合替代一长串毫无规律的地址。这就好比在互联网应用中,我们用网址代替IP地址一样。当我们要访问新浪网站时,我们不会输入新浪的IP地址(183.232.23.210),而会输入它的网络地址www.sina.com.cn。同理,在加密世界中,当我们要给一个0x……地址转账时,我们不用再输入0x……,而只需要输入它所映射的ENS地址(比如:abc.eth)。
这个诉求看上去非常合理、也非常应景,所以ENS一诞生便成为以太坊生态内高度受关注的项目。然而,项目自2017年5月9日上线之后,至今已经有5年了。在这5年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似乎是“只听雷电、不见风雨”,并没有见到多少用户频繁使用ENS,也并没有见到ENS引发了什么火爆的应用场景。就以我对身边朋友的观察而言,大家平时相互转账时,使用得最多的还是地址,ENS只是偶尔使用下,用也只是为了好奇、好玩,而非真的为了便利。虽然大家都知道地址的种种问题,但可能是习惯使然,也可能是使用频次不高,因此目前地址存在的这些问题似乎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大家还是在被动地按习惯行事,依旧使用着地址。
而反观那些积极申请ENS的用户而言,更看重的似乎不是ENS给他们转账带来了什么便利,而是这些ENS会不会像COM域名那样未来成为大家囤积居奇的商品。事物的发展经常是这样诡异:很多时候我们看好的事物往往后来发展得并不顺利,而我们不太看好的事物往往后来发展得出奇的好;又或者我们认为这个事物会向这个方向发展,但走着走着却发现这个事物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了。ENS同样如此。
ENS在2017年5月上线,并在5月9日产生了第一个域名。但没过多久便迎来了始于2018年的加密市场的熊市。或许是熊市的煎熬太残酷,亦或许是尚在初生阶段的它还羽翼未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ENS似乎并不太受用户的热捧。我还记得2019年,当我去北京参加以太坊开发者大会时,ENS的老大Nick Johnson亲自上台介绍了ENS,但台下听众的反应却稀松平常,远没有当时对以太坊2.0和其它DeFi项目的反响热烈。当然,在熊市中ENS也没有停下建设的步伐。ENS在上线后,最重的着力点就是将ENS的使用从以太坊扩展到其它区块链,比如比特币、EOS等,这样其它区块链中的用户转账时也可以不用地址而用关联的ENS进行转账。这个举措很明显试图在为ENS寻找尽可能多的使用场景。
时间来到2021年11月。ENS官方正式宣布空投代币,注册了ENS域名的地址都可能有资格获得ENS代币。每个地址能获得的代币数量和每个地址注册的ENS域名数及对每个域名持有的时长密切相关。对于一个已经上线多年的老牌应用而言,此举无疑让它在沉寂多年之后再次走上了舞台中心。对圈内的玩家而言,只要进入圈子的时间早于2021年,不管有没有注册过ENS,是否用过ENS,但多多少少都听过ENS的大名。因此ENS是一个有相当群众基础的大众应用。
另外,ENS域名的注册流程相当简单,所需要的费用也并不高昂,因此大多数玩家是很容易注册一个ENS域名的。这使得ENS的参与没有太高的门槛,非常适合大众。但凡经历过2020年DeFi之夏的玩家们对空投都已经相当熟悉了。很多早期玩家都有幸通过参与各种DeFi应用的空投赚得盆满钵满。但进入2021年年尾,圈内知名的DeFi项目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空投。还有希望空投并且知名度相当高的项目当时已经所剩无几,而ENS正是大家众望所归的其中一个项目。因此,空投的消息一出,不仅老玩家,很多新人也开始抢注各种ENS域名。关于ENS代币空投的消息也在圈内迅速发酵起来。
在我的印象中,当时ENS空投掀起的热潮似乎不逊于Uniswap的空投所带来的影响。11月9日,ENS代币空投。其价格迅速从20多美元,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最高涨到了超过80美元。这次空投在我看来算是2021年所有的空投中最壮丽、最引人注目的空投,也是自2017年上线以来,ENS最闪亮的高光时刻。但除此以外,如果我们仔细回顾ENS从2017年到2021年间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它始终只是像一锅温吞水,不温不火,并没有在圈内掀起多大的波澜。在我看来,真正让ENS火爆并且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群众基础的反倒是和它原本的设计初衷并不相关的一些偶然特性和用途。“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用这句话来形同后来引爆ENS火爆的原因恐怕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在2021年引爆的NFT大潮中,有两个项目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这两个项目也是我经常在文章中谈及的,它们就是加密朋克和无聊猿。这两个项目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在于它们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加密世界开始有了标识虚拟身份和虚拟地位的具体标识物。它们成了加密世界原住民身份的标志。这就像现实世界中的爱马仕和LV一样,它们的用处不在于能不能装什么东西,耐不耐用,而在于“炫富”。
当我们进一步比较加密朋克和无聊猿时,我们会发现相较于无聊猿,加密朋克还多了一层内涵:它被视为诸多NFT领域的“第一”。比如第一个头像、第一个链上艺术品、第一个发行量固定的NFT……虽然这些“第一”中有一些后来被考证并非是真正的“第一”,而是还有其它项目比它更早。但这个宣传和印象已经牢牢打在了NFT玩家的脑海里,大家对它的定位已经形成。因此加密朋克不仅被视为虚拟身份的象征,还被视为NFT领域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文物。在加密朋克被树立为这个标杆后,有一些玩家们偶然间还发现了一些同样发行非常早但早已被大家遗忘的项目。第一个被挖掘并在圈内引起追捧热潮的此类项目就是MoonCats。这是一个小猫形象的NFT。
这个发行于2017年8月的项目在上线不久即被项目方抛弃了。得益于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4年后,也就是2021年,这个项目部署在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再次被玩家们发现,并且被再次用起来,将当时还未发行完的MoonCats继续发行了出来。这项举动当时被视作是NFT领域的“考古”,并引发大家的蜂拥买入,它的价格也在短时间内迅速飙高,引发投机潮。有了MoonCats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玩家开始热衷于NFT的考古。在这股风潮下,玩家们陆陆续续发现了一些发行于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乃至更早发行于比特币和域名币(Namecoin)区块链上的NFT。这些NFT无疑被玩家们看成了NFT领域的古董,其“历史”价值开始被玩家们挖掘和演绎。
当我流连荡漾于这些早期NFT时,尤其是在以太坊上线前,早期玩家在比特币和域名币上所发行的NFT时,我仿佛穿越历史,看到了早期加密世界探索者们极其大胆、极富创新的精神和举动。在发行于2011年、发行于域名币上的一款NFT中,我看到了为数不少的作品中用简化字表述了当时中国国内流行的各种互联网现象和互联网名词。很明显,这极有可能是中国人参与创作的。得益于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这些早期中国人在加密世界中探索的足迹被保存了下来,也就是说中国人至少早在2011年就参与了加密世界的探索了。并且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中国的早期玩家绝大多数都是2013年才进入加密世界的,2011年就进入加密世界的中国人在公开的宣传和报道中寥寥无几。因此,在看到这些早期NFT时,我的脑海里生出了一连串的疑问:这些中国人是谁?他们身在哪里?他们现在还在这个圈子里吗?NFT身份标志的形成和NFT考古价值的出现在我看来是2021年NFT大潮中所形成的两大全新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只属于加密世界,是加密世界的原生产物。这和ENS有关吗?相当有关。在我看来,正是这两大价值观才在某种意义上真正引发了ENS的火热。
2021年,以加密朋克和无聊猿为代表的头像类NFT项目的崛起,使NFT被赋予了虚拟身份的内涵和标志。很多这些知名的NFT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发行量都是10000个。久而久之,后来的新NFT项目在发行时,很多也都采用了10000这个发行量。似乎10000这个数字在NFT领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圈内的玩家。时间来到2022年4月,随着加密货币熊市的到来,NFT项目的热潮也暂时告一段落。
然而就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时候,网上却突然掀起一股追捧ENS域名的狂潮。而被追捧的域名则是专门由纯数字组成的ENS,主要是由3位数字和4位数字组成的ENS域名。这股热潮的兴起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持有顶流NFT头像的老玩家发现,自己持有的NFT都是有编号的,并且很多大V就是以自己持有的NFT加上自己NFT的编号一起给自己的推特命名的。最典型的就是推特大V“@punk6529”,他持有第6529号加密朋克。因此,如果能够在身份标识中把持有的NFT编号也加上,那会显得更酷、更好玩。那什么东西最能彰显这个编号并作为自己身份标识的一部分呢?毫无疑问就是ENS。
在这股意识的觉醒下,首先被抢注的就是3位数字的ENS域名,因为它的数量极其有限,仅有1000个。于是,从000.eth到999.eth的域名在4月末开始被人们疯狂抢注和抢购。在3位数字的域名被抢注一空后,4位数字的ENS域名接着开始被人们疯抢。当我在4月29日写文章《ENS域名成“新宠”,下一个NFT热潮?》时,我清晰地记得当时3位数字的ENS域名已经被抢注一空,其地板价已经到了5个ETH,而4位数字的ENS域名仅剩极少数还没有被注册。大概2天后,3位数字的ENS域名地板价已经超过10个ETH,4位数字的ENS域名已被抢注一空,其地板价也已经到了0.5个ETH。而自那以后,截至写稿时为止,3位数字的ENS域名地板价再也没有低过10个ETH,4位数字的ENS域名地板价也鲜有低于1个ETH的。
很快,持有这些3位数字和4位数字ENS域名的爱好者还纷纷成立了自己的社区“999Club”和“10KClub”。很多大V也把自己持有的3位数字或4位数字ENS标注在了自己的推特名上。俨然,ENS也被演绎成了虚拟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象征。ENS掀起的这股热潮不仅引起NFT大V们的兴趣,也进一步扩散到NFT领域的其它社区,尤其引起一群“特殊NFT爱好者们”的关注。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写到:“NFT身份标志的形成和NFT考古价值的出现在我看来是2021年NFT大潮中所形成的两大全新的价值观。”这群“特殊NFT爱好者们”就是专门专注收集具有考古价值和历史意义的NFT的爱好者。在这群爱好者们看来,无论是3位数还是4位数的ENS纯粹就是虚荣心的表现,他们认为具有历史价值和意义的ENS才更有价值。
那什么样的ENS才具有历史价值和意义呢?
他们定义了一类新的ENS,将其命名为:Pre-punk ENS。所谓的Pre-punk ENS就是发行于2017年6月24日之前(也即是在加密朋克发行之前所诞生)的ENS。ENS 2017年上线,在2017年5月9日被注册了第一个ENS:“rilxxlir.eth”,到2017年6月24日,这期间总共产生了78401个ENS。而在这78401个ENS中,人们最为关注的按稀有度排名分别是前50个ENS,前100个ENS,前1000个ENS和前10000个ENS。大概在5月份,当Pre-punk ENS刚刚开始被一小部分人关注时,我记得前50个ENS的地板价只有1个ETH。而现在前50的ENS地板价已经到了49个ETH。足见这些稀有ENS被抢购的热度。随着人们对ENS域名兴趣的激增,网上一群爱好者还开发了专注ENS交易的网站(https://www.ens.vision/)。
这个网站还分门别类对不同的ENS进行了分类研究。这个网站现在的风头在ENS领域已经超过了Opensea,成为人们专门研究和交易ENS的专门网站。除此以外,一些大品牌的ENS也开始逐渐被引起关注并被高价收购,比如nike.eth、hublot.eth、gucci.eth、iffany.eth、puma.eth、paradigm.eth、opensea.eth等域名的交易都成为ENS交易中的焦点。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传统品牌进入web 3.0,更多的品牌ENS域名会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另外,传统的域名公司比如Godaddy也开始大举进入ENS域名业务。以现在的局面看,ENS这个生态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这个生态可以被细分为很多子生态,每个子生态都可能产生特殊的品牌和高价值的域名。从2017年上线到2022年火爆,经过5年的时间,ENS见证了另一个NFT领域的崛起。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END-
【发布或转载文章仅为区块链传播更有价值的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内容与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咨询均为网站收集而来,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即更正。】
转载请注明:比特币区块链时代 » Web3.0浪潮下的ENS有什么价值?
边栏推荐
猜你喜欢
随机推荐
npm install 时报 npm ERR Cannot read properties of null (reading ‘pickAlgorithm‘)
QT circle函数(图片标注)
CSDN 社区内容创作规范
自制病毒——整蛊
QT QLabel控件(使用详解)
Chapter 13 Class Inheritance
QT GrabWindow截取屏幕
【C语言从初阶到进阶】第一篇 初始C语言(一)
CSDN 社区内容创作规范
开炮,开炮
分布式日志存储架构设计方案
C语言的二维数组初始化的几种方式介绍(私藏大数组初始化方式)
C language version - advanced address book (file version)
win下clion打包的.exe文件在无运行环境的电脑运行显示缺失各种.dll
ClionIDE通过指定编译器编译
JS继承的几种方式及优缺点
看完这篇博客之后,含着泪学会了TCP/IP
Chapter 5 Loops and Relational Expressions
引用变量赋值
数组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