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深度学习实战教程(一):感知器
深度学习实战教程(一):感知器
2022-08-10 19:32:00 【HiSpring流云】
深度学习是什么
上图中每个圆圈都是一个神经元,每条线表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神经元被分成了多层,层与层之间的神经元有连接,而层内之间的神经元没有连接。最左边的层叫做输入层,这层负责接收输入数据;最右边的层叫输出层,我们可以从这层获取神经网络输出数据。输入层和输出层之间的层叫做隐藏层。
隐藏层比较多(大于2)的神经网络叫做深度神经网络。而深度学习,就是使用深层架构(比如,深度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
那么深层网络和浅层网络相比有什么优势呢?简单来说深层网络的表达力更强。事实上,一个仅有一个隐藏层的神经网络就能拟合任何一个函数,但是它需要很多很多的神经元。而深层网络用少得多的神经元就能拟合同样的函数。也就是为了拟合一个函数,要么使用一个浅而宽的网络,要么使用一个深而窄的网络。而后者往往更节约资源。
深层网络也有劣势,就是它不太容易训练。简单的说,你需要大量的数据,很多的技巧才能训练好一个深层网络。这是个手艺活。
感知器
看到这里,如果你还是一头雾水,那也是很正常的。为了理解神经网络,我们应该先理解神经网络的组成单元——神经元。神经元也叫做感知器。感知器算法在上个世纪50-70年代很流行,也成功解决了很多问题。并且,感知器算法也是非常简单的。
感知器的定义
下图是一个感知器:
可以看到,一个感知器有如下组成部分:
(1) 输入权值
一个感知器可以接收多个输入:
每个输入上有一个权值:
此外还有一个偏置项:
就是上图中的w0。R是指实数集。
(2) 激活函数
感知器的激活函数可以有很多选择,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下面这个阶跃函数f来作为激活函数:
(3) 输出
感知器的输出由下面这个公式来计算:
如果看完上面的公式一下子就晕了,不要紧,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帮助理解。
例子:用感知器实现and函数
我们设计一个感知器,让它来实现and运算。程序员都知道,and是一个二元函数(带有两个参数x1和x2),下面是它的真值表: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用0表示False,用1表示True。这没什么难理解的,对于C语言程序员来说,这是天经地义的。
我们令:
而激活函数就是前面写出来的阶跃函数f,这时,感知器就相当于and函数。不明白?我们验算一下:
输入上面真值表的第一行,即x1=0;x2=0,那么根据公式(1),计算输出:
也就是当x1x2都为0的时候,y为0,这就是真值表的第一行。读者可以自行验证上述真值表的第二、三、四行。
例子:用感知器实现or函数
同样,我们也可以用感知器来实现or运算。仅仅需要把偏置项的值设置为-0.3就可以了。我们验算一下,下面是or运算的真值表:
我们来验算第二行,这时的输入是x1=0;x2=1,带入公式(1):
也就是当x1=0;x2=1时,y为1,即or真值表第二行。读者可以自行验证其它行。
感知器还能做什么
事实上,感知器不仅仅能实现简单的布尔运算。它可以拟合任何的线性函数,任何线性分类或线性回归问题都可以用感知器来解决。前面的布尔运算可以看作是二分类问题,即给定一个输入,输出0(属于分类0)或1(属于分类1)。如下面所示,and运算是一个线性分类问题,即可以用一条直线把分类0(false,红叉表示)和分类1(true,绿点表示)分开。
然而,感知器却不能实现异或运算,如下图所示,异或运算不是线性的,你无法用一条直线把分类0和分类1分开。
感知器的训练
现在,你可能困惑前面的权重项和偏置项的值是如何获得的呢?这就要用到感知器训练算法:将权重项和偏置项初始化为0,然后,利用下面的感知器规则迭代的修改wi和b,直到训练完成。
其中:
wi是与输入xi对应的权重项,b是偏置项。事实上,可以把b看作是值永远为1的输入xb所对应的权重。t是训练样本的实际值,一般称之为label。而y是感知器的输出值,它是根据公式(1)计算得出。η是一个称为学习速率的常数,其作用是控制每一步调整权的幅度。
每次从训练数据中取出一个样本的输入向量x,使用感知器计算其输出y,再根据上面的规则来调整权重。每处理一个样本就调整一次权重。经过多轮迭代后(即全部的训练数据被反复处理多轮),就可以训练出感知器的权重,使之实现目标函数。
编程实战:实现感知器
完整代码请参考GitHub:点击查看
对于程序员来说,没有什么比亲自动手实现学得更快了,而且,很多时候一行代码抵得上千言万语。接下来我们就将实现一个感知器。
下面是一些说明:
- 使用python语言。python在机器学习领域用的很广泛,而且,写python程序真的很轻松。
- 面向对象编程。面向对象是特别好的管理复杂度的工具,应对复杂问题时,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很容易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多个简单问题,从而解救我们的大脑。
- 没有使用numpy。numpy实现了很多基础算法,对于实现机器学习算法来说是个必备的工具。但为了降低读者理解的难度,下面的代码只用到了基本的python(省去您去学习numpy的时间)。
下面是感知器类的实现,非常简单。去掉注释只有27行,而且还包括为了美观(每行不超过60个字符)而增加的很多换行。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class Perceptron:
def __init__(self, input_num=0, activator=None):
""" 初始化感知器,设置输入参数的个数,以及激活函数。 激活函数的类型为double -> double """
self.input_num = input_num
self.activator = activator
# 权值初始化为0
self.weights = [0.0 for _ in range(input_num)]
# 偏置项初始化为0
self.bias = 0.0
def __str__(self):
""" 打印学习到的权重、偏置项 """
return "weights\t:%s\nbias\t:%f\n" % (self.weights, self.bias)
def predict(self, input_vec):
""" 输入向量,输出感知器的计算结果 """
# 把input_vec[x1,x2,x3...]和weights[w1,w2,w3,...]打包在一起
# 变成[(x1,w1),(x2,w2),(x3,w3),...]
# 然后利用map函数计算[x1*w1, x2*w2, x3*w3]
# 最后利用reduce求和
return self.activator(
reduce(lambda a, b: a + b, list(map(lambda x, w: x * w, input_vec, self.weights)), 0.0) + self.bias)
def train(self, input_vecs, labels, iteration, rate):
""" 输入训练数据:一组向量、与每个向量对应的label;以及训练轮数、学习率 """
for i in range(iteration):
self._one_iteration(input_vecs, labels, rate)
def _one_iteration(self, input_vecs, labels, rate):
""" 一次迭代,把所有的训练数据过一遍 """
# 把输入和输出打包在一起,成为样本的列表[(input_vec, label), ...]
# 而每个训练样本是(input_vec, label)
samples = zip(input_vecs, labels)
# 对每个样本,按照感知器规则更新权重
for (input_vecs, labels) in samples:
# 计算感知器在当前权重下的输出
output = self.predict(input_vecs)
# 更新权重
self._update_weights(input_vecs, output, labels, rate)
def _update_weights(self, input_vec, output, label, rate):
""" 按照感知器规则更新权重 """
# 把input_vec[x1,x2,x3,...]和weights[w1,w2,w3,...]打包在一起
# 变成[(x1,w1),(x2,w2),(x3,w3),...]
# 然后利用感知器规则更新权重
delta = label - output
self.weights = list(map(lambda x, w: w + rate * delta * x, input_vec, self.weights))
# 更新偏置
self.bias += rate * delta
def f(x):
""" 定义激活函数 """
return 1 if x > 0 else 0
def get_training_dataset():
""" 基于and真值表构建训练数据 """
# 构建训练数据
# 输入向量列表
input_vecs = [[1, 1], [0, 0], [1, 0], [0, 1]]
# 期望的输出列表,注意要与输入一一对应
# [1,1] -> 1, [0,0] -> 0, [1,0] -> 0, [0,1] -> 0
labels = [1, 0, 0, 0]
return input_vecs, labels
def train_and_perceptron():
""" 使用and真值表训练感知器 """
# 创建感知器,输入参数个数为2(因为and是二元函数),激活函数为f
p = Perceptron(2, f)
# 训练,迭代10轮, 学习速率为0.1
input_vecs, labels = get_training_dataset()
p.train(input_vecs, labels, 10, 0.1)
# 返回训练好的感知器
return p
if __name__ == '__main__':
# 训练and感知器
and_perception = train_and_perceptron()
# 打印训练获得的权重
print(and_perception)
# 测试
print('1 and 1 = %d' % and_perception.predict([1, 1]))
print('0 and 0 = %d' % and_perception.predict([0, 0]))
print('1 and 0 = %d' % and_perception.predict([1, 0]))
print('0 and 1 = %d' % and_perception.predict([0, 1]))
将上述程序保存为perceptron.py文件,通过命令行执行这个程序,其运行结果为:
神奇吧!感知器竟然完全实现了and函数。读者可以尝试一下利用感知器实现其它函数。
小结
终于看(写)到小结了…,大家都累了。对于零基础的你来说,走到这里应该已经很烧脑了吧。没关系,休息一下。值得高兴的是,你终于已经走出了深度学习入门的第一步,这是巨大的进步;坏消息是,这仅仅是最简单的部分,后面还有无数艰难险阻等着你。不过,你学的困难往往意味着别人学的也困难,掌握一门高门槛的技艺,进可糊口退可装逼,是很值得的。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讨论另外一种感知器:线性单元,并由此引出一种可能是最最重要的优化算法:梯度下降算法。
参考资料
PS:该文章为转载文,感觉写得很精彩,顾分享给大家。对原文做了一些细微调整,校正等。
原文链接:https://www.zybuluo.com/hanbingtao/note/433855
参考链接:https://cuijiahua.com/blog/2018/10/dl-7.html
感谢原作者的付出!
边栏推荐
- 水溶性合金量子点纳米酶|CuMoS纳米酶|多孔硅基Pt(Au)纳米酶|[email protected]纳米模拟酶|PtCo合金纳米粒子
- 多线程与高并发(五)—— 源码解析 ReentrantLock
- Colocate Join :ClickHouse的一种高性能分布式join查询模型
- Demis Hassabis:AI 的强大,超乎我们的想象
- Today's bug, click on the bug that the Windows dynamic wallpaper disappears in the win10 taskbar, and no solution has been found yet.
- 《分布式微服务电商》专题(一)-项目简介
- 多功能纳米酶Ag/PANI|柔性衬底纳米ZnO酶|铑片纳米酶|Ag-Rh合金纳米颗粒纳米酶|铱钌合金/氧化铱仿生纳米酶
- 几行深度学习代码设计包含功能位点的候选免疫原、酶活性位点、蛋白结合蛋白、金属配位蛋白
- CMU博士论文 | 视频多模态学习:探索模型和任务复杂性
- (10) Sequence and deserialization of image data
猜你喜欢
从 GAN 到 WGAN
[Teach you how to do mini-games] How to lay out the hands of Dou Dizhu?See what the UP master of the 250,000 fan game area has to say
多功能纳米酶Ag/PANI|柔性衬底纳米ZnO酶|铑片纳米酶|Ag-Rh合金纳米颗粒纳米酶|铱钌合金/氧化铱仿生纳米酶
力扣150-逆波兰表达式求值——栈实现
【C#】WCF和TCP消息通信练习,实现群聊功能
Site Architecture Detection & Chrome Plugin for Information Gathering
杭电多校七 1003-Counting Stickmen(组合数学)
MATLAB设计,FPGA实现,联合ISE和Modelsim仿真的FIR滤波器设计
线性结构----链表
【无标题】基于Huffman和LZ77的GZIP压缩
随机推荐
导入FontForge生成字体
网站架构探测&chrome插件用于信息收集
血红素-金纳米颗粒(Heme-AuNP)复合纳米酶|金纳米颗粒核多孔空心碳纳米球壳([email protected])纳米酶
Heme - gold nanoparticles (Heme - AuNP) composite nanometer enzyme | gold nanoparticles nuclear porous hollow carbon nanometer spherical shell (Au @ HCNs) nano enzyme
运维面试题(每日一题)
【语义分割】2015-UNet MICCAI
报错:runtime error: reference binding to null pointer of type ‘std::vector<int, std::allocator<int>>‘
从 GAN 到 WGAN
“2022零信任神兽方阵”启动调研,欢迎各单位填报信息
Transferrin-modified osthole long-circulating liposomes/PEG-PLGA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notoginsenoside R1 ([email prot
【无标题】基于Huffman和LZ77的GZIP压缩
『牛客|每日一题』岛屿数量
redis如何查看key的有效期
30分钟使用百度EasyDL实现健康码/行程码智能识别
CMU博士论文 | 视频多模态学习:探索模型和任务复杂性
whois信息收集&企业备案信息
代理模式的使用总结
UnitTest中的Path must be within the project 问题
flask装饰器版登录、session
Pt/CeO2单原子纳米酶|[email protected] NPs纳米酶|碳纳米管负载铂颗粒纳米酶|白血病拮抗多肽修饰的FeOPtPEG复合纳米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