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轻流CEO薄智元:从无代码到无边界
轻流CEO薄智元:从无代码到无边界
2022-08-10 02:51:00 【T媒体】
“乾坤大挪移运劲使力的法门,集一切武功之大成,一法通,万法通,任何武功在他面前都已无秘奥可言。”——金庸。
“轻流”无代码拖拽、挪移的使用法门,集“多行业、多场景应用搭建于一体”,一法通,万法通,任何业务管理应用的搭建在他面前都已无秘密可言。
6月底,国际权威研究机构Forrester发布《2022中国行业云生态研究报告》,轻流凭借平台的灵活性、可扩展性,以「数据+业务+人才」三维驱动的无代码体系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入选Forrester行业云系列研究报告,技术能力和企业价值备受市场认可。
根据第一新声对低代码/无代码市场跟踪调研发现,自2019年无代码概念在中国流行开始,轻流作为国内第一批无代码标杆企业迎来了快速增长期,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增速达200%以上,公司累计超过50万家企业使用,并入选“第一新声&天眼查-2021年度高科技高成长瞪羚企业TOP50”。
“50万家企业、平均每天2万个应用系统基于轻流诞生、80%搭建人不会写代码”,这一组数据的背后,代表着“无代码”正从概念走进产业深处。
【标杆】系列,定位于寻找“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标杆”,希望通过对国内外TO B龙头企业发展模式和脉络的分析,与大家一起见证“数字中国”浪潮下,中国与全球TO B标杆的大博弈。本期【标杆】,第一新声聚焦无代码赛道,采访到了轻流CEO薄智元、轻流CTO李婷婷、小苗朗程管理合伙人方正浩、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以轻流的发展历史和商业模式为切入点,为大家解密中国无代码行业的曾经与未来。
01
起点:SaaS不如Excel好用
低代码(Low-Code)指只需用很少代码就可以快速开发出系统,并快速配置和部署的一种技术和工具;无代码(No-Code)指可以让非技术性的普通员工不需要编写任何代码开发应用程序。目前国外主要的低代码/无代码玩家包括:Appian、OutSystems、Zapier、Coherent、Airtable等。
根据第一新声《2022年新消费产业数字化研究报告》对低代码/无代码行业发展历程研究显示,2014年Forrester首次定义低代码(Low-Code),2015年AWS、Google、Oracle等头部企业陆续推出低代码产品, Appian、OutSystems等企业纷纷崛起。
2018年6月,OutSystems获得高盛与KKR共3.6亿美金的投资,估值超10亿美金,成为低代码/无代码领域独角兽企业,很快中国低代码/无代码赛道受到资本青睐,市场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相较海外,虽然中国低代码/无代码市场教育晚3-4年时间,但国内主要的低代码/无代码公司成立的时间则与海外基本同步,多个企业成立于2015年前后,轻流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还在上海交大读书的轻流创始人薄智元将自己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卖给了虾米音乐,并进入全球ERP厂商SAP实习,开始思考自己的第二个创业项目。
“2013年我的项目被虾米音乐收购之后,一些创业者朋友建议我聚焦TO B方向做第二个项目,那个时候正好有机会以实习的方式加入SAP,我就决定先去SAP,了解一下TO B行业,然后再定新的创业方向。”薄智元介绍道。
SAP(中文名:思爱普)成立于1972年,是全球成立最早的软件厂商之一,市值超千亿美金。在其50年发展历程中,SAP从某种程度上孕育了中国企服行业,是国内企服历史上第一代CEO们“对标海外”创业的起点,比如1988年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司离职创办用友财务软件的王文京、1991年对标“思爱普”创办“爱普财务软件”(金蝶前身)的徐少春。
轻流最初的理念正式来自于SAP的工作经历。薄智元主要在SAP战略运营部门,负责一些SAP的战略客户运营工作。在此期间,他发现很多客户花了1,000万购买的SAP产品,主要是IT部门在使用,业务部门最想用的还是纸和Excel,系统交付后应用落地的成功率仅仅百分之三四十。
“因为他们的业务流程一直在变化,但又不能总依赖于IT系统,当时我跟业务部门去聊的时候,他们介绍道自己能控制的只有纸和Excel,这个是最触动我的。”薄智元介绍道。
有SaaS不用,不仅不能帮助业务人员,反而是累赘,还不如Excel好用。
“SaaS不如Excel好用”,业务人员的这一痛点,不仅是SAP客户面对的问题,也是各类SaaS的通用现象,更是低代码/无代码诞生的重要历史原因。
而这也成为了薄智元第二个创业项目的出发点。
2015年11月,不甘于在SAP过一眼望到头的职场之路,薄智元在读研前离开SAP,面向TO B领域,创办了上海易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02
无代码之路
在很多人心中,追风口、找对标、讲故事,赚投资人的钱,比花时间懂一个行业更重要。
2016年2月,轻流前身“申请通”正式上线,聚焦校园申请流程管理这一场景,面向校园客户,帮助学校师生进行场地/会议/资源的申请管理,理念是“让申请很通畅”。但由于产品场景和客户群体过于单一,薄智元及团队很快发现,“申请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天花板,于是开始了项目的转型思考。
2017年1月,在经过几个月的打磨后,薄智元团队获得天使轮投资,并在当年7月正式将「申请通」更名为轻流,即轻流1.0版本,寓意为轻量化的流程协作软件。
轻流1.0版本主要为用户提供基于“表单+流程管理”的协作工具,将使用场景聚集在单个团队的内部协作上。例如,电商售后团队可以使用产品,协作完成‘包裹接收—客服定责—产品检测—邮寄换货’的一整套流程。
“轻流”财务报销审批系统
2018年3月,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在用户的推动下,轻流开始走向商业化之路,并在当年12月获得小苗朗程和新进创投的Pre-A轮融资。
“2018年上半年,我们在一个活动上认识薄智元,当时了解到他是上海交大的学生,我们基金和上海交大一直有着很深入的合作,所以开始关注这个团队。”小苗朗程管理合伙人方正浩介绍道。
在方正浩看来,轻流这样的一个学生创业团队在没有太多外部资金支持的背景下,坚持做了4年时间,核心创始团队团结稳定、客户认可度也比较高、部分客户甚至主动提出付费合作,非常难得。在经过了大概半年时间的考察之后,小苗朗程正式投资了轻流。
如果2015-2017年是轻流发展历史上的萌芽期,那么在轻流CTO李婷婷看来,2018年-2019年则是轻流的探索期。在此期间,轻流不仅开启了自己的商业变现之路,同时也从“流程管理”早期理念和不同领域下客户的场景需求中,抽象出了轻流主要的产品路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PMF。
“轻流为商业化做了很多的工作,例如与大平台的合作,包括钉钉、中国移动(当时的一个项目移动彩云,类似于钉钉的im工具)等,付出了很多努力,希望依托大平台可以得到曝光、获取客户。”李婷婷回忆道。
“因为团队工作经验不是很丰富,当时比较困难的一点是去理解各个领域,例如什么叫设备巡检,什么叫ERP,什么叫CRM,这些都是花费精力逐步学习并去了解实际的业务场景,建立行业Know How。”李婷婷向第一新声介绍道。
2018-2019年不仅是轻流的探索期,也是中国低代码/无代码行业的探索期。
2018年6月,Outsystems成为低代码/无代码领域独角兽企业。
新行业新独角兽的诞生,这一标志性事件,在懂行的创业者和投资人看来,意味着低代码/无代码平台的模式已经被验证,CEO们进场“厮杀”的时机成熟了、投资人“狩猎”的时刻到来了。
在此期间,国内创业者们或对标表单驱动的Airtable、Smartsheet等无代码平台,或对标模型驱动的Outsystems、Mendix等低代码公司,陆续成立公司,踏上对标创业之路,并寻求融资,开发第一代产品。
而轻流已经开始了第二代产品的研发。
2019年5月,轻流正式发布轻流2.0,Q系列机器人上线,Q-Robot可自动进行数据填充、数据更新和短信邮件通知等操作来提升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定位于无代码平台,通过“乐高积木式搭建开发”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
“2018-2019年,低代码在国外就已经有一些投资事件出来,国内资本市场才开始注意到这些关键词,当时两个概念火热,低代码和RPA。彼时的无代码在市场上认可度还不强,即使是IT专业人士也没有搞清楚低代码,就更别提无代码的概念,都处于萌芽阶段。轻流了解到低代码之后,发现与我们一直坚持的乐高积木式搭建开发很像,但是又不一样。所以从2018年开始,轻流就率先提出了无代码的概念。”李婷婷介绍道。
在很多人心中,追风口、找对标、讲故事,赚投资人的钱,比花时间懂一个行业更重要。
但低代码/无代码虽然相似,终究还是有区别的,在很多人还不太在意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紧跟风口、以“低代码/无代码”混合概念讲故事、埋头向前奔跑的时候,轻流已经展现出理性的一面,明确定义轻流为无代码平台。
“低代码/无代码的区分,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做法是根据产品面向人群来看,低代码主要面向专业开发者、无代码主要面向普通公民开发者。
为什么轻流会主打无代码?因为现在中国的低代码被定义的太宽泛,比如说你原来的就做快速交付平台,给厂商自己用的提升交付效率的也能叫低代码。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拆分,因为轻流面向更多的其实是那些不会写代码的群体,而不是开发者。 这背后,我们认为如果去提升IT的效率,不可能有一个指数级的提升,因为天花板很明显;但不会写代码的人群受众更广,能够给大家赋能的空间更大,是真正能让那些业务部门业务人员也参与到数字化的建设过程当中,形成了这种新的生产力。”薄智元介绍道。
2020年,轻流举办第一届「无代码探索者大会」,轻流3.0上线,发布业内首份《无代码开发白皮书》;2021年轻流推出了数据分析产品轻析、整合「三大中心一大体系」的轻代码、专有云轻流方案“专有轻流”等;2022年1月轻流4.0正式发布,推出QMC企业管理套件;2022年7月,轻流基于“圆桌式开发”协同理念,以无代码为依托,推出由「无代码」、「轻析」、「轻代码」组成的——All-in-One应用开发平台,打造更全面的企业级业务系统与服务。
至此,轻流完善了自己的两层产品体系:All-in-One无代码应用开发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进程中各个角色人员,解决的是各个场景、个性化、零散化的应用开发需求;专有轻流,解决的是企业级客户自上而下基于公司规划,从系统架构上进行自主开发、权限设置、功能优化、私有部署等需求。
在此期间,小苗朗程、新进创投、腾讯投资、启明创投、零一创投等知名机构纷纷入股,轻流获得A轮、A+轮、B轮融资,开始了自己的高成长之路。
作为一家国际知名的创业投资机构,启明创投在2014年就关注到“低代码”概念的出现。2020年疫情期间正式调研中国低代码/无代码行业、物色合适的投资标的,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开始与国内多个低代码/无代码企业进行接触,其中就包括轻流。
“2020年疫情加速了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大家开始更多的使用SaaS软件。同时,由于企业不能线下见面,很难进行比较重的交付,大家更加接受一些更轻的SaaS、PaaS的软件。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和发展契机。于是,我们陆陆续续见了一些低代码/无代码公司,其中,在2020年底、2021年年初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跟智元的团队见面,并在2021年Q1签署了投资协议。”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介绍道。
作为一家管理了近百亿美元基金规模、曾投资了小米集团、美团、哔哩哔哩等上市公司的基金,启明创投的进场代表着“低代码/无代码平台”进入了中国最顶尖VC基金的投资范围,红杉资本、GGV纪源资本、五源资本、腾讯投资等一线基金纷纷进场,除了轻流,整个“低代码/无代码”行业都迎来了高成长阶段。
Forrester/Gartner等数据显示,全球低代码/无代码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84亿美元,预计在2021年超过百亿美元,2022年达到168亿美元。其中,中国低代码/无代码市场规模2020年为2.82亿美元(19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达到6.33亿美元,2025年达到21.14亿美元。
03
产品:无代码开发的飞轮效应
根据第一新声研究发现,2020年-2021年,轻流连续两年时间里增速达200%以上,入选“第一新声&天眼查-2021年度高科技高成长瞪羚企业TOP50榜”。
在叶冠泰看来,除了行业的发展红利,轻流的高速成长主要受益于其产品的成熟度。
“核心还是产品,因为轻流2015年就成立,起步比较早,期间做了很多探索,积累可能比别人都要深一些,很长时间里都是实实在在地打磨产品。”叶冠泰介绍道。
在叶冠泰看来,低代码/无代码赛道有行业属性,如果没有案例,只是向客户介绍“无代码产品可以做什么”,这是没有说服力的,客户理解和使用起来也有点儿困难。
“如果你已经积累一些案例,有几个主打行业,产品的核心用户、客户的口碑、案例已经逐渐成熟,就会形成一个飞轮效应,带来更多的用户。而这些,轻流基本上在2021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几个核心行业里达到了。”叶冠泰介绍道。
TO B企业的高成长,一定要站在“标杆案例”的基础上,才能产生飞轮效应。
正如叶冠泰所言,和很多成立于2019年或以后的公司不同,从2015年到2021年,轻流在5年的探索时间里,已经将产品打磨得非常成熟,并且在多个行业里获得了一批标杆客户。
广联达就是这些标杆案例中的一个代表。
作为中国建设工程信息化领域首家A股上市公司,广联达旨在立足建筑业,为每一个工程项目提供软硬件一体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服务,实现“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让每一位建筑人有成就”的终极目标。目前广联达拥有9000余员工,在全球建立了80余家子公司,服务客户遍布100多个国家,公司围绕“精益管理”理念进行公司的运营。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广联达的IT负责人发现,轻流的产品能帮他们解决很多事情,但由于需求场景太多,他们在一开始反而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口。
“起初,广联达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使用轻流,这时候有一个业务部门提出,以前他们这些工厂里面都会放一些提问和解答看板,就是员工有人提出问题、有人解决,正是这样的一个流程化的场景,并没有系统解决。因为IT部门没有那么多资源开发,来去覆盖这样的场景,同时公司财务审计非常严格,如果是一个很小的场景需求,财务很难通过SaaS供应商的采购计划。”薄智元介绍道。
除了以上的痛点,这样场景下的流程系统,还要能结合大家的需求持续改进,而单一的SaaS系统很难满足这一点要求,于是客户通过采购轻流的无代码系统来满足了大家的流程化、个性化需求。
“随着大家使用频率的提高、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加,这个客户从最开始1个应用,现在增加到大概有1000+个应用,他们的IT说前16年做的应用都没有现在多。”薄智元介绍道。
从1个到1000个应用,在这个裂变的过程中,轻流为企业带来了三方面的价值:
第一,提升开发效率:曾经需要IT部门开发的大量应用,现在通过普通人员拖拉拽即可完成,大幅提高开发效率。
第二,业务赋能:客户曾经1个看板每个月贡献4万元营收,现在裂变为20多个看板,带来80多万营收增量。
第三,形成了一体化中枢平台:原本分散于各部门的业务、数据、信息被打通,企业跨部门的一体化中枢平台被搭建起来,这种数字化的中枢平台,大幅提升了公司的业务竞争力。
04
大客户难题:订阅制私有化模式提供标准产品
自从张无忌练成乾坤大挪移神功,不论哪一家哪一派的武功都能取而为用——金庸
从1个场景下的应用,到1000个场景下的应用,自从业务部门人员使用了轻流-无代码拖拽、挪移方法,不论哪一业务、哪一个场景的流程管理系统,都能取而为用,快速搭建。
这不仅适用于中小客户,大客户也是一样。
大客户不仅有着中长尾的场景需求,还有着个性化的定制需求,而定制化程度高、交付周期长,一直以来都是服务KA大客户的难题,很多企服公司也因此选择以“SaaS+定制”的模式进行实施交付。
这直接出现了中国企服头部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定制化的项目收入占比高、订阅制收入占比低。
而这在一些海外巨头那则是相反的现象,比如,根据第一新声研究发现,2021年Servicenow年营收58.96亿美金,其中订阅营收大约55亿美金,占比高达94.8%。
Servicenow是IT运维领域世界龙头企业,服务的基本都是体量巨大的企业客户。为了解决不同大客户在需求上的差异,Servicenow主要通过低代码/无代码的方式搭建产品底层架构、同时以多租户、多实例的模式向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产品,不仅给客户提供标准的业务级SaaS工具,更是向客户提供标准的企业级SaaS平台,从而实现稳定的订阅式营收。
除了产品成熟度、云化渗透率、用户习惯、十年历史周期等因素之外,中美企服上千亿市值差距的背后,最本质的,可能还是为大客户提供的产品模式是否标准化的问题。
对此,薄智元的办法是以“订阅制私有化模式”向大客户提供标准化产品。
“中长尾场景下的需求,不仅仅是腰部客户存在,大企业也有,轻流主要通过无代码产品来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大客户而言,我们发现整个行业的难点在于,是不是可以用订阅制的方式来去服务私有化部署的大客户,同时又能够保证它是一种标准化的产品。”薄智元介绍道。
从2019年到2021年,轻流尝试为on-premise(本地私有化部署)的大客户提供订阅式产品服务,经过近2年的服务与摸索,收获了数百家的付费客户,正式推出专有轻流,并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两层产品体系:
第一层:赋能企业数字化进程中各个角色人员的无代码平台。
主要指由「无代码」、「轻析」、「轻代码」组成的——All-in-One应用开发平台,这是基于公有云,主要为不懂代码的业务人员提供无代码搭建应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
第二层:面向中大客户的企业级平台——专有轻流。
包括专有轻流、QMC管理平台、企业级安全和性能服务团队等,主要是面向大客户的,支持“订阅制私有化模式”服务大客户,即以订阅制的方式,解决大客户私有化部署的需求,同时又保证交付的产品标准化。
基于专有轻流的订阅制私有化模式,轻流进一步面向大客户,支持客户多租户、多实例的需求,并叠加了QMC管理后台。
两层产品,既能解决标准化的需求,又能满足大企业的个性化开发要求,这一模式在海内外均得到了成功验证。
对此,方正浩认为:“服务大客户的障碍,关键不在于公有化/私有化部署,而在于是否能提供标准化产品和订阅式收入,这也是历史上改变了软件行业商业模式的关键。”
“公有化和私有化,不是SaaS和传统软件最核心的区别。最核心的区别是两点,一个叫标准化,一个叫付费模式。因为付费模式的改变使得这个就是企业自己的组织结构和它的重心会发生改变,同时产品的标准化又使得软件公司的复制有了更大的可能。”方正浩介绍道。
叶冠泰是SaaS领域的顶尖投资人,根据他的介绍,海外SaaS企业的订阅制收入普遍很高,不仅Servicenow这样世界巨头订阅制收入占比达到90%以上,创业阶段的SaaS公司订阅制收入占比也能高达90%以上。
“订阅制私有化的模式在海外是很成熟的,几乎90%以上的收入都是订阅制,但是他们客户的云化比例并不是100%,可能是30%~60%之间。”叶冠泰介绍道。
“大家都期望客户能够做到几乎100%的云化、100%的订阅制,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美国也不是一开始就把所有的数据放到云上去,也是从自己的私有云逐渐转到公有云的过程。即使现在的美国,比如一个很成熟的公司,在数据库领域的云化也只是60%-70%的程度,20%-30%还是私有订阅制的部署,这种部署就是轻流讲的专有云部署,但它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于订阅制。”叶冠泰分析道。
05
打破数据孤岛:无代码一体化解决方案
从“地”里到“云”上,本不是一蹴而就,这有“数字中国”云化历史的局限性,是中国企服创业者必须面临的客观现实。
而在“数字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企服创业者还要面对另一个历史性问题:数据孤岛。
根据第一新声调研显示,以消费零售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里,数据孤岛依然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痛点,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同类型的SaaS产品在内部没有办法打通,导致企业的营销一体化、供应链一体化等目标都难以实现。
正常而言,一家千亿市值的消费零售企业内部使用的应用软件在100-200套,而轻流的客户员工自己开发的应用高达1000个,能否打通这1000个普通员工自己开发的应用数据?甚至链接其他SaaS工具,打通不同部门数据孤?也成为了客户向轻流提出的核心问题。
“这就是轻流无代码平台的优势:业务人员用拖拉拽的无代码能力搭建不同应用;IT 部门负责搭建底层的系统架构,并管理不同人员权限;同时,IT部门可以通过连接器或开放API方式接入其他SaaS平台,打通不同工具之间的数据壁垒,解决公司因为软件工具数量过多导致的孤岛现象,实现一体化解决方案。”薄智元介绍道。
数据孤岛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痛点,如何打破孤岛、实现一体化解决方案,市场上往往有两种方式:
第一:通过搭建PaaS平台,整合某一业务条线里的不同SaaS工具,比如HRSaaS的易路软件、营销一体化的沃丰科技。
第二:通过低代码/无代码平台,搭建统一的系统架构,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比如IT运维的ServiceNow和云智慧、无代码行业的轻流。
而这两种方案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正浩认为,低代码/无代码本身就是PaaS的一种业务形态,所以PaaS平台和低代码/无代码平台之间存在一定概念重叠,从技术上来看并不会有太大差异,关键的区别是两者的产品设计思路与逻辑并不相同。
大部分人提到的通过PaaS平台搭建一体化解决方案,更多的是专业应用厂商,从不同客户的需求中,抽象出具有共性的一些功能模块,开发出相应的PaaS平台,方便客户在具体应用中以“低代码”的成本去开发属于个性化需求的应用。
而以轻流为代表的无代码平台,是没有具体的行业属性,这就要求轻流在产品的设计方面,要根据全行业的不同的部门的需求,抽象和提取出里面更加通用的一些能力。
“专业的应用PaaS厂商解决的是专业应用的一些问题,无代码平台要做的是每个行业/业务人员都能被使用的软件,所以产品定义和设计思路是不一样的,这是最大的差异。”方正浩介绍道。
在叶冠泰看来,通过研发PaaS平台实现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厂商,主要目的是解决自己在面对大客户定制开发成本问题,是连接和优化厂商内部自己的软件,而不是连接外部其他行业的工具;打通企业各部门数据孤岛,实现一体化解决方案,正是轻流这样的低代码/无代码平台的价值。
“这些厂商主要还是通过PaaS平台打通自己的软件,不需要做很多的定制开发,就能帮助他们大客户做一些定制化开发和优化,而不是帮助企业连接外部工具、打通企业数据孤岛、实现一体化解决方案。”叶冠泰介绍道。
基于PaaS平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是解决自己不同系统的数据孤岛问题,无代码一体化解决方案是解决客户不同场景下系统的数据孤岛问题,叶冠泰和方正浩的观点都点明了两种模式的本质区别。
06
无边界:中国无代码的未来才刚刚开始
无论是解决自己的问题,还是解决客户的问题,从定制开发软件、到SaaS、到基于PaaS的一体化平台、再到无代码一体化平台,大部分场景下的流程管理软件,都有“低代码/无代码”的共同诉求,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无代码平台逐渐走出来了不同的路径和方向。
根据第一新声调研发现,目前国内主要应用无代码平台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低代码平台不在此讨论范围):
第一,专业应用厂商:基于该低代码/无代码方式搭建PaaS平台,解决自己的底层架构开发问题,比如云智慧、沃丰科技;
第二,走向表单深处:对标Airtable,提供无代码表单产品,比如维格表;
第三,走向场景深处:聚焦特定行业,提供具体场景下的无代码管理工具,比如走进供应链管理深处的Treelab;
第四,从工具级向企业级低代码/无代码平台进化,为所有公司提供底层低代码能力和平台,比如轻流。
虽然不同路径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更多代表的是不同公司自己未来发展方向,但也从某种角度预示了中国无代码行业的未来趋势。
“软件的本质就是两方面,一个叫链接,一个叫自动化。链接就是能够实现把不同数据、不同部门、不同人,通过一套软件的形式链接到一块;自动化就是软件本身是一个降本增效的工具。无论轻流还是其他公司,本质上来说大家都是在链接和自动化的本质上,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和路径,至于这几者的差异,主要看企业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方正浩介绍道。
在方正浩看来,不同的路径解决的是不同的问题,都有其发展的机会。而全程参与和见证轻流快速成长期的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则从企业成长角度分析了自己对几个不同路径选择的看法。
“做软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PMF,选择不同路径的这几个公司都会有自己的PMF,你需要关注自己的软件是否达到客户要求的PMF。”在叶冠泰看来,不同公司的发展路径,有着不一样的未来和想象空间,相应也有着不一样的挑战和PMF,反映到公司层面就是营收增长速度。
“轻流的无代码模式,最适合于不懂IT的‘小白’客户,很容易上手,效果很好,我们调研发现,轻流的客户非常满意,客户黏性很高。这两年,我们也看到轻流在营收上有很快速的成长,未来也很值得期待。”叶冠泰介绍道。
不同的选择,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基因和理念,去向的往往也是不同的增长与未来。
“未来无代码/低代码这个行业可能会更加细分,而且也会更加专业,比如围绕不同行业、场景、业务分类。这个背景下,中国无代码行业需要有人去做基础能力的贡献,比如轻流,我们将会为大家提供低代码/无代码的APaaS,客户不需要自己去做低代码平台,可以直接利用轻流的底层能力来搭建一个低代码产品。”薄智元说道。
“这跟我们的使命有关,轻流的使命是技术赋能业务,我们要去做的是把技术的门槛降低,这是我们长期关注的一个方向。”薄智元展望到。
后记:
每一个标杆,都有一段不能忽视的历史,它从行业的历史长河中走来,在世界的历史潮流中拼搏,引领着“数字中国”向前奔跑,云智慧、影刀、轻流均是如此。
2019年底,北京五道口星巴克,和智元“煮咖啡论英雄”,盘点国内主要低代码/无代码公司的产品与未来,论及两家新锐公司,智元坦言:“他们的路子,16年我们就做过,早晚走不通,要转型”。
2022年,第一新声聚焦低代码/无代码进行榜单调研,多个公司或转型、或被并购,其中2个正好被智元19年“说中”。
在采访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时,我问道:“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描述,你认为智元身上最吸引你的亮点是什么?”
叶冠泰:“认知”。
下期标杆再见。
文/ Eason
编辑/Tina
校对/Sherry
边栏推荐
猜你喜欢
随机推荐
2022.8.9 Exam Unique Bid Auction--800 Question Solutions
【每日一题】大佬们进来看看吧
2022.8.8 Exam questions for photographer Lao Ma (photographer)
2020.11.22 Exam Goldbach Conjecture Solution
【Kali安全渗透测试实践教程】第7章 权限提升
中国人保为德科康材承保产品责任险,为消费者权益保驾护航!
【Kali安全渗透测试实践教程】第9章 无线网络渗透
Completion of the flag set in 2022
What makes training multi-modal classification networks hard?
Robust Real-time LiDAR-inertial Initialization(实时鲁棒的LiDAR惯性初始化)论文学习
一文教会你快速上手 Vim
(十四)时间延时任务及定时任务
flutter 制作嵌套列表
Camera partial update
基于误差状态的卡尔曼滤波ESKF
2022.8.9 Exam Travel Summary
vite基础,vite中 `@`符号是不被支持,不用@符号,直接用层级(./,../等)
[Semantic Segmentation] 2022-HRViT CVPR
网页挖矿溯源?浏览器浏览历史查看工具Browsinghistoryview
MMDetection框架的anchor_generators.py解析